Login

137062245591007847326@QQ.COM

  1. PG电子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中国科学院公益学术平台上线万篇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9-03 22:09:16 点击数:

  中国科学院公益学术平台上线万篇近日,不少高校的学生发现,学校的图书馆网站和OA系统新增了“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资源库。网站显示,该平台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运营,整合了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资源、科技出版资源和学术交流资源,可检索的元数据资源量约1.7亿条,可免费获取的全文资源量约8000万篇,包括科技论文全文数据约2122万篇,专利全文数据约5878万篇。

  科技期刊和科技数据库的订阅费用不断上涨,其价格之高也让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望而却步,只能弃订。“构建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的尝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受访时说。

  红星新闻注意到,“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上线日,“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正式发布,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建设。上线万次。上线第二天,平台就因访问量骤增导致服务响应缓慢,后项目组发布情况说明称正努力服务扩容。许多网友也在分享平台使用教程,有网友评论,这将是学术界的重大进步,“打破数据垄断,希望越做越好。”据了解,该平台从合作推进到正式上线历时近一年时间。据PubScholar官网介绍,2022年11月19日,PubScholar公益性学术资源平台合作推进及工作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行PG电子官方,旨在举全院之力,汇聚各方资源,共同打造国家级公益性学术资源服务平台。

  此前,中国科学院曾因费用问题,调整与知网等数据库的合作模式。2022年4月,中国科学院部分研究所在邮件中通知学生,由于CNKI数据库(中国知网)价格连年上涨,全员开通费用已近千万,文献情报中心决定,为全院新增开通万方数据库,配合原已为全院订购开通的维普数据库,保障全院中文期刊、中文学位论文的普遍需求。

  科技期刊和科技数据库的订阅费用不断上涨,其价格之高让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望而却步,只能弃订。对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受访时介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作为全社会科技创新基础支撑的科技文献资源商品化、垄断化日趋突出,科研机构采购科技文献资源费和使用门槛也在逐步提高,科研人员和社会各界有效获取科研创新成果信息的难度逐渐加大。构建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的尝试。”

  该平台官网显示,平台首期整合集成了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资源、科技出版资源和学术交流资源,开放获取环境下允许集成服务的学术资源,以及协议授权或其他合作共建模式获得授权的学术资源,包含期刊论文、学位论文、预印本论文、专利文献、领域快报、动态快讯、科学数据和图书专著等。“平台对这些论文做了专业化的分类,提供精准化服务。比如医学领域的学者要去获取医学领域的文献,就可以在医学、卫生这个领域,看到不同年代、不同机构所发表的科技论文。”刘细文说。

  上线近一个月,PubScholar使用效果如何?一位经常使用外文文献的高校学生告诉红星新闻,他首次体验PubScholar,发现中英文文献都有,“试了一下英文文献右侧界面通常有‘合作资源方’和‘国际预印本’两类下载方式,也都能顺利打开原文。”也有高校学生表示,搜索中文文献,部分文章会出现“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维普”两个原文下载链接,其中,“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可查看文章摘要、来源等,无法全文阅读;“维普”则需跳转到维普官网下载阅读。12月4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介绍,例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点击后可链接到CSCD官网,官网会标识有无全文,获取的权限需根据所在单位是否购买该数据库为准。目前,中国科学院及已合作期刊文章可在平台跳转下载。

  自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11月1日上线以来,也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及学术期刊的持续关注。据其官网介绍,近期平台收到多家国内外期刊合作意向咨询。11月16日,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新增7本中文核心期刊,全部全文资源支持公益获取,包括《岩土力学》《核技术》《环境化学》《色谱》《应用昆虫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用户访问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检索该刊文献后,通过链接跳转至上述核心期刊官网免费浏览、下载期刊论文全文。

  该官网显示,截至11月24日,与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达成合作的国内外期刊数量已超过200家。12月4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为了健全公益性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功能,目前平台也正在和期刊广泛地进行合作。“由于本平台合作的中文期刊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欢迎有意愿的中文期刊加入合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介绍,“后续,平台二期建设将继续丰富学术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精准度,最大限度发挥学术资源的作用。”

  开放科学的努力由来已久。中国药科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研究员周阳在今年5月的一篇研究中提到,从20世纪后期,打破出版商的学术期刊垄断,倡导科学研究过程及成果的开放与共享,在科学研究界逐步成为主流之音。到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大会审议并通过《开放科学建议书》,确认开放科学达到全球共识。周阳指出,这十几年间,开放科学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加拿大研究图书馆协会与加拿大计算机协会共同创建并于2021年投入使用的联合研究数据机构库(简称FRDR),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创建的论文开放平台PubMed Central、DNA序列数据开放库GenBank、开放教育资源平台Environmental Health Student Portal和GeneED等,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在其网站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栏目,并整合了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期刊、开放数据库等众多开放科学资源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何满潮认为,“开放科学从源头上遏制了低水平重复性研究,有助于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问题,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开放科学是把“双刃剑”,其在推动学术界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警惕出版乱象,如虚假同行评议、克隆知名期刊、绑架投稿索酬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