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137062245591007847326@QQ.COM

  1. PG电子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从刘海屏到挖孔屏 全面屏手机发展史你知道多少?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2-13 05:51:28 点击数:

  从刘海屏到挖孔屏 全面屏手机发展史你知道多少?如今手机市场早已是全面屏手机的时代,90%高屏占比、18:9以上屏幕比例、COF/COP封装技术已经成为了手机厂商在宣传新品时要介绍的重要参数,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选购手机时就只认定全面屏手机。

  我一直都关注着全面屏手机,从刘海屏到挖孔屏,它的发展历程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今天我就给大家详细梳理一下全面屏手机的发展史,一起来看看它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吧。

  全面屏概念兴起2016年10月,一直走性价比的小米意外提出了全面屏概念,并推出了第一款全面屏概念手机——小米MIX,这款手机采用18:9屏幕比例,它的屏幕使用三面无边框设计,屏占比高达惊人的91.3%,屏幕观感非常震撼。

  凭借这款全面屏手机,小米成功地将全面屏概念推广了出去。不过,由于小米MIX在当时还属于概念机的范畴,因此它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最后也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话又说回来,如果第一代小米MIX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的话,说不定小米在当时就能凭借这款手机成功冲击高端市场。

  时间来到2017年,在这一年,苹果放了一个大招PG电子官网,推出了全球首款刘海全面屏手机——iPhone X。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苹果不仅把手机下巴收到了仅有3mm左右,还把手机的四边框做到了等宽,从而带来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手机正面。

  有人可能会说,iPhone X的刘海是败笔,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个人觉得在窄边框的加持下,iPhone X的刘海看起来有一种莫名的精致感,那种感觉只有用过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在苹果的带领下,刘海全面屏设计成为了一段时间的市场主流,后来的小米8,华为mate20系列等安卓旗舰机都曾采用过刘海全面屏设计,不过由于都做不到iPhone X的窄边框,这些安卓手机的正面看起来有点惨,特别是小米8,它的刘海加大下巴总给人一种山寨机的廉价感。

  既然刘海全面屏的道路走不通,那么还有没有解决方案呢?当然有,vivo和OPPO投入大量资金搞研发,最终为我们带来了最具科技感的升降全面屏。2018年6月,vivo发布了第一款配备升降式前摄的真全面屏手机—vivo NEX,这款手机成功隐藏了前摄,让手机正面屏幕得以完整保留。

  由于vivo NEX的正面既没有刘海,也没有阻碍视线的元素,因此它又被网友称为真全面屏手机。虽然vivo NEX的屏幕看起来已经很不错了,但碍于成本,它的这款全面屏其实还是不够完美,毕竟下巴还是有点宽。

  也就是在同一个月,OPPO发布了另一款升降式真全面屏手机 —Find X。这款手机堆料十足,它不仅将前摄、后摄和3D结构光都放到了单独的升降模块里,还采用了iPhone X上使用的COP封装,把下巴进一步给收窄了。这样一来,Find X的正面观感趋近完美,它的整体屏占比已经非常接近正面全是屏的理想状态。

  Find X的出现,让许多消费者一度认为升降全面屏就是实现正面全是屏的最好解决方式,不过对供应链有着深刻了解的手机厂商们却并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升降全面屏虽说已经非常接近正面是一整块屏幕的形态,但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比如结构成本高,容易出故障,不耐用等,这些问题会影响手机的量产和定价。那么,有没有一种解决方案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全面屏呢?当然有,当时供应链给出的方案就是水滴全面屏。

  水滴全面屏的前身是有着“美人尖”之称的异形全面屏,当时首发这种造型的全面屏手机是夏普S2,后来“美人尖”全面屏经过升级,变成了2019年国产手机厂商都在用的水滴全面屏。相比于升降全面屏,水滴全面屏更好实现,成本也不高,因此它非常受中低端价位档机型的喜爱。

  2018年,三星发布了全球首款挖孔全面屏手机—三星A8s,这意味着挖孔屏从此诞生。初期诞生的挖孔屏由于技术不成熟,并没有被手机厂商采用,后来经过技术升级和改良,挖孔屏才逐渐成为全面屏手机的标配。相比于水滴全面屏,挖孔屏更加美观,同时也更加便宜可靠,它无疑是目前最好的全面屏实现方式。

  在2020年,已经有很多机型采用挖孔全面屏,包括三星S20系列、小米10系列、华为Mate 40系列以及OPPO Find X2系列等等,其中我觉得把挖孔屏做的最极致当属三星S20系列,居中小孔、微曲面、窄边框特性应有尽有,三星S20系列的正面观感可以说是非常舒适。

  纵观全面屏手机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达到正面全是屏的理想状态,手机厂商们和上层供应链纷纷发力,给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从刘海屏、水滴屏、升降全面屏,再到到挖孔屏,如今的全面屏手机已经越发接近正面是一整块屏幕的形态,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最终达到这个理想形态呢?我觉得或许要等到屏下摄像头技术真正成熟的那一天才有可能吧。


随便看看